• 关注微信
    关注官方微信
  • 客服QQ
  • 在线咨询
  • 心理科普

    心理治疗文献||客体关系与自体心理学在性成瘾治疗中的应用: 一位女性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的案例研究(一)日期:2025-04-07  浏览:867

     



    本翻译仅用于学习交流,版权属原作者所有。

    尊重译者劳动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
     

    客体关系和自体心理学被用于治疗一名门诊女性患者,她最初被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(PTSD)和边缘型人格障碍(NPD),并伴有强迫性性思维和行为。为了应对或回避与原始创伤相关的痛苦情绪,并从这样的创伤中存活下来,患者采取了自毁性行为。她反复重现性创伤与身体创伤议题,还承受了一些专业人士的不当治疗,那些专业人士并不知道如何处理性强迫问题。直到治疗师为患者提供了稳定的抱持环境之后,患者获得了更持久的康复。

     

    为了应对或回避与原始创伤相关的痛苦情绪并存活下来,许多人会采取自毁行为,重复过往的创伤经历,并不断陷入这样的自毁循环。米勒(1994)提出了“创伤重现综合征(TRS)”这一定义,描述一组常见于幼年曾遭受虐待、侵犯和忽视的女性的行为与问题关系模式。其他研究者(例如:Barlow,2001;Carnes,1991,1997;Carnes&Delmonico,1996;Herman,1992;Miller,1994;Robinson,1999)也指出,这类患者常呈现出性/身体创伤的再现或再暴露相关问题,例如痛苦情绪、过度保密和情感孤立、无法自我保护以及由控制斗争主导的人际关系。这类群体似乎陷入了移情现象(即认为创伤代际传递造成了他们不可避免的命运),或在意识或无意识层面将创伤内化为一种强烈的身份认同,并外化到生活当中(Baldwin,2002)。尽管许多被诊断为BPD的女性都报告有严重创伤史、继发性创伤重现和创伤后应激障碍(PTSD),但一些专业人士仍将有慢性药物滥用、愤怒、性成瘾行为的患者或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(BPD)贬称为阻抗患者。



    本文案例聚焦于治疗师如何运用客体关系和自体心理学理论,缓解一名BPD患者的抑郁与愤怒情绪。这位患者化名“Brenda”,被诊断为BPD并伴有性自毁行为。研究发现,稳定的临时依恋关系与抱持性环境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因素。尽管针对BPD、PTSD、酗酒、性虐待和家庭暴力的治疗已有大量研究,但Brenda的早期治疗未能发现她罹患BPD和性障碍(强迫性思维和行为)的病因,包括抑郁、过度兴奋和解离等并发问题(Ortman,2001;Rickards&Laaser,1999;van der Kolk,1987)。然而,直到治疗师不再将共情理想化为“神奇契约”,而是将其视为“主体内省和外观”的工具,治疗关系才得以从依赖转向成熟(Lee&Martin,1991;St.Clair,1986)。此外,布兰达的虚弱自我、原始防御机制、依恋问题、童年虐待、创伤重演和创伤解决需求,因类似BPD及成瘾治疗的模式而好转(Lee&Martin,1991;Rickards&Laaser,1999)。

    1998年,Brenda重新接受强化门诊治疗,主诉症状包括失眠、夜惊、嗜睡、抑郁;与未婚夫的冲突升级,这导致他们陷入不断的冷战和冲突;为了自我安抚的周期性冲动进食或禁食;性幻想、手淫和情欲化;擅自使用酒精或巴比妥类药物自我治疗。她还报告了解离症状,感到“渺小而空虚”、“对未来极度焦虑”,她15岁起开始自残(Linehan,1993),30岁曾服药过量。布兰达有近十年的住院强化治疗和门诊治疗史,服用过各种抗抑郁药、抗精神病药、巴比妥类药物和镇静剂。1992年,Brenda在当时的情人帮助下,通过“戒断疗法”尝试戒除强迫性性行为,戒断“极其痛苦,好像我身上和皮肤下爬满蛆虫,我想拿剃刀把我的脸和皮肤割下来。”她的经历与其他成瘾者的经历相似(Augustine Fellowship,1986)。有段时间,为了戒除性瘾,Brenda设置了自我禁欲期。手淫是布兰达长期缓解持续的情绪痛苦、孤独、焦虑和空虚的手段,这些痛苦源自她既疏离又纠缠的原生家庭,功能失调的家庭无法满足Brenda情感与发展需求。Carnes(1983,1997)认为,这样的家庭系统正是性成瘾者成长的典型环境。Brenda承认她的婚外情存在问题,但她表示“至少他接受性成瘾是一种疾病,并不象我的丈夫那样嘲笑我。”从4岁开始,Brenda就有持续的、大量的自毁行为,例如入店行窃、周期性自残、愤怒、虐待动物、超活跃/低活跃的性强迫和异常行为、酒精和处方药滥用、婚外情和卖淫、暴力和混乱的关系以及不稳定的工作。实际上,如果Brenda的前治疗师在评估期间关注到一些关键信息,如Brenda的性瘾或其他共瘾行为、强迫优先模式、特定仪式行为、应激事件和环境、认知扭曲和强迫行为,并能列出一份有关Brenda性强迫思维和行为的详细清单,那么可能会像Carnes(1989)和Rickards和Laaser(1999)所提出的那样,发现更全面的诊断的线索,并推动产生可衡量结果的行为治疗任务。Brenda的潜意识需求是重复那些强烈、戏剧性且理想化-贬值的经历,这样做可以释放作为临时止痛药的神经递质,并为她提供了一种控制幻觉(Rickards&Laaser,1999)。Brenda说,“我曾经以捕食男性为乐,表现得非常性感,假装对他们真的很感兴趣实则只是性侵略,因为我可以。问题是,我最终会将自己陷于危险的情况之中,被虐待、被抛弃,即便是我主动追求的,但我对自己做的这些,让我感到很羞耻。”

     

    十年前,很少有临床医生将女性诊断为性障碍,对于女性患者呈现出来的的性过度和破坏性行为,女性通常被诊断为抑郁、药物滥用或BPD,高强度的性自信和性专注作为次要症状。尽管Brenda的生活经历导致了无法控制的强迫性性思维和诱惑行为(Rickards&Laaser,1999;Swisher,1995),但很少有临床医生认为强迫性性行为是逐渐成瘾的,并有自己的生命周期。此外,Brenda表现出BPD的典型症状,包括性滥交、自残和高风险行为,如超过130英里/小时危险驾驶、跳伞和悬崖跳水(Rickards&Laaser,1999)。她在性成瘾筛查测试(SAST)中内部一致性为0.92(Cronbach's alpha),评估为强迫性性行为。1994年,当Brenda在一次自杀未遂后入院治疗时,在SAST上得了23分,这表明有98.1%的性成瘾可能性(Carnes,1989)。1992年。Brenda向她的前治疗师透露,在阅读《走出阴影》(Carnes,1983)后,“在痛苦空虚中,我立刻知道了我是一名性成瘾者。”Brenda回忆说,“感到绝望和释然,我已然失控、不知所措,但至少我的疯狂和痛苦有了名字。”

    由于Brenda不再用药物来缓解那些与童年创伤相关的痛苦,或许PTSD症状加剧了抑郁的严重程度,Brenda回忆说,她“被情绪淹没,特别是愤怒,还有骇人的闪回和退行,我害怕睡觉。”Brenda在与前治疗师工作两年后复发,这可能与恢复了不良行为有关。Brenda对强烈情绪如恐惧和愤怒的调节能力有限,并且很少练习使用适应性应对技能(Rickards&Laaser,1991)。

    Brenda早期的童年记忆总体很模糊,但对性虐待、情绪虐待和忽视有着鲜明的记忆。Brenda向她的母亲询问被唤起的各种画面,母亲回应道,“是的,但我不敢相信你还能记得两三岁时发生的事情!”。根据Leal(1994)研究,Brenda选择性记住“令人厌恶的感觉和奇怪的行为”、早期性创伤和长期的隐性情感虐待,这表明她有遗忘不愉快情境和情绪的内在动力。Brenda清晰记得,她在一个性界限缺失和指导模糊的家庭中长大。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,Brenda对权威即需要又害怕,对重要他人即依赖又害怕、即爱又不信任,对身体接触即渴望又退缩,对情绪要么否认要么爆发,将极端行为正常化。
     

    接下来,Brenda遵循了经典结构化治疗,长期使用抗抑郁和抗精神病药物,12步支持团体和赞助,以及由专业人士和非营利组织(例如AugustineFellowship,1986;Gurman&Messer,1995;Sealy,1995)建议的临床医生促进治疗团体。尽管Brenda为保持情绪稳定做了许多努力,但仍会陷入抑郁期,周期性的通过使用“性”和压抑“性”来缓解不安全感,并导致愤怒行为的升级,尽管这是回复中的性成瘾者的典型特征(Carnes,1997;Carnes&Moriarty,1997)。Ortman(2001)和Swisher(1995)认为,由于未确诊(且未治疗)的继发性诊断,患者可能无法在这样的结构化治疗期间持续禁欲。尽管Brenda详细描述了关于性创伤、性自毁行为和虐恋关系的过往史,但她的治疗师却将重点放在缓解抑郁和焦虑症状上,而对她与性的病态关系关注甚少,而这个关系反映出Brenda更深层次羞耻、痛苦和恐惧等核心问题,而这些问题通常与创伤后应激反应有关(Carnes,1983,1991)。Carnes(1989)提出的治疗性多元、随机、广泛、灵活、多系统和自主结构,Brenda需要这样的结构性治疗才能关注到她的成瘾系统。不出所料,尽管Brenda自尊不允许,但她仍与情感上、身体上或性方面无法满足她的伴侣发生关系,并参与贬低和有害的性行为。Brenda说,“我认为我真的很擅长性,当我允许男人或女人来使用我的时候,我相信我是特别的;或许我们在互相利用。有时我会花几个小时神游,想着如何诱惑他们;或者一遍又一遍地排练场景;或者有时我只是想从我的身体中分离出来,什么也不想的手淫。”Brenda在强迫性的戏剧化和麻木之间摇摆不定,说,“我花了很多时间来满足自己和他人的高期待,因为我追求完美、难以取悦、过度依赖并陷入绝望。”

    连载中,敬请期待。

     

    译者心理团体链接点击即可进入

    www.boboxinli.com/display.php

     

    译者简介


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








    电话:0551-65747990 / 18226646652  地址:合肥市桐城南路仕嘉名苑南2幢2508室 邮箱:2769792355@qq.com  微信公众号:BoBopsychology
    © 2015 安徽博波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皖ICP备19015852号-1 技术支持:企航互联 合肥网站建设

    安徽博波心理咨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