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科普
心理咨询技术之共情 ——放下“假我的面具,做真实的自己”日期:2025-08-28 浏览:608
“刘老师,我今天真是气死了。”
宁刚进入咨询室,身体还没坐稳,眼泪就已经流出来了。
原来就在上午,她与妈妈大吵了一架。
宁大学毕业后一个人在省城独自生活,从事设计工作,现在设计行业竞争异常激烈,不只是要设计得好,更重要的是要业主满意,和业主沟通,跑现场,修改方案,加班是常态。
父母远在老家,从上大学起,很少主动联系宁,关心宁的生活,最近妈妈开始频繁联系宁,一开口就是催宁谈恋爱、结婚。
宁平时都是“嗯嗯”的应付。
今天,宁被业主不断催促要交方案,正在焦头烂额中,妈电话过来,说二姨给她介绍了对象,也在省城,开理发店,生意不错,让她加对方微信。
宁很烦,和妈解释,现在很忙,没时间谈恋爱,更不想找开理发店的。
妈就急了,“你多大了,你看看舅家的婷婷比你小三岁,都已经订婚了,马就要结婚了。你心里咋一点谱没有,这么大年龄一点不急。”
宁感到心中有团火在烧,烧得脸都红了,还是压低声音说“我今天赶活,忙地狠,有时间再说。”
“给你介绍对象,就是让你以后不忙。你二姨说了,这个男的,手艺不错,生意挺好,你们要是结婚了,你帮他看看店,收收钱,多快活。”
宁再也忍不住了,心中那团火化作一股气,冲向头顶,她用尽力气喊了出来:“我累死也不用你管。我不想谈恋爱,你管好你自己就行。”
果然,电话那头也咆哮起来“你怎么这么不懂事.....”
宁把电话挂了,眼泪却忍不住地流下来。
不被理解的小孩,只能在心里筑起高墙保护自己。

01
冷漠倔强的背后是绝望
第一次见到宁,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娟秀的面孔上,一脸的青春痘。
当时因为大学和室友的关系不和谐前来咨询。
她总觉得同寝室的同学不喜欢她,经常为一些琐事和同学发生冲突。
在咨询中通过讨论,宁渐渐察觉现实可能并不是她想象的那样,比如同学上晚自习没喊她,并不是故意冷落她,而只是赶时间,没想那么多。
在讨论不被喜欢的感觉从何而来时,宁告诉我,她很小就有这种感觉。
宁小的时候,爸爸在部队,更多的是妈妈带着她生活。
印象中妈妈对她总是很不耐烦。
她小时候身体不好,总容易生病,每次生病,妈一边带去医院,一边会不断地埋怨,又生病了,总给她添乱,没有省心的时候,当时的她好难过。
而当她考了好成绩时想要和妈分享时,妈妈总是满脸严肃地对她说:“嘚瑟什么,考好不是应该的吗,女孩要稳重。”
宁为此常常陷入自己怀疑,自己生病是不应该的,自己感受是不是合适的,习惯性地将真实的情绪压抑在心里。时间久了,就觉得妈妈不在意我,外面的人也不喜欢我,像是有道墙在她和外界。
她在大学里和同学相处,要么用讨好的方式与同学建立关系,不敢表达真实的感受,时间久了,心就很累。要么敏感多疑,总觉得同学们嫌弃她,不喜欢她,每天郁郁寡欢。
02
我愿意深深的深深地看见你
在和宁的陪伴中,随着咨询的深入,宁可以渐渐表达她真实的想法,有次她告诉我:她暂时不想太热闹的社交,自己一个人更舒服。
话中却传递着小心翼翼。
“我观察到你说更想一个人待着时,你瞄了我一眼,又迅速把头低下了,看起来有些不确定?”
“嗯,我是有些担心,怕你要说我。”
“你想象我会说些什么呢”
沉默了会,
“不知道,我妈如果听了,就会说我不懂团结,和谁都搞不好关系。我心里知道你也不会像我妈一样,但我也不知道你会怎么说。”
“我听你这样说,心里隐隐有些心酸。我想象着我若是换作是你,按照自己的心意做事情,总会被批评指责,我心里肯定也很委屈,也很害怕,但同时也会生气,凭什么我就不能自己一个人待着,碍着谁了吗?我想你一定也有愤怒的时候吧?”
“是的,我时常感觉心里有团火,烧得我难受,但怎么办呢,她是我妈妈,她总是为我好,爱我的。”
“所以你会觉得肯定是你错了,这才解释得通。但其实我在想,爱和控制似乎不是一个概念。”
宁听了我的话,斜靠在沙发上的身体立马直了起来,眼里也有光了,“是的,爱不是控制,原来我的感受是真实的。”

03
心理咨询中的共情
心理学意义上的共情,指的是“理解、感受并分享他人内心状态的能力和过程”。
在心理咨询过程中,
咨询师运用共情能力可以帮助来访者建立安全信任的咨询关系。
好的咨询关系对于促进治疗效果有很好的帮助。
共情让来访者感到自己的情绪和经历被真正"看到"和接纳,减少孤独感,从而更愿意敞开心扉,同时降低防御心理。
当来访者感受到咨询师的非评判态度时,会更愿意探讨敏感或痛苦的话题。
对于促进情绪表达和释放有积极的意义
咨询师通过共情反馈帮助来访者更清晰地识别复杂情绪。共情式的倾听和回应,能够将来访长期压抑,未被外界和自己看见的情绪表达出来,有助于增强自我觉察,和自己的链接就开始了。
更重要的,
对于早年缺乏被共情经历的来访者,通过咨询师的共情,能够获得矫正性情感体验,从而能够体验健康的情感联结,并有利于重构人际技能。
罗杰斯认为: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被深度理解时,他的眼中会泛起泪光。你不仅是情感的宣泄,更是灵魂的碰撞。
愿每一个来到咨询室的来访,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完整的心理地图,我愿意陪伴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出口。
注:为保护来访者隐私,相关信息已做文学化处理
BoBo psychology
作者简介